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质好不好、肥力足不足”正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日前,包头市通过推进“三项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增强“一站式”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工作过程中,包头市加快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推动首批事项及人员划转并尽快开展工作;持续深化“三集中、四到位”改革,市、旗县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应进必进”;全面推行“一窗式”综合受理改革,除公安、出入境事项外,各级政务服务事项一律纳入“一窗式”综合受理范围,实行“前台综合受理、中台专业支撑、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发证”,变“企业群众窗外跑”为“工作人员窗内跑”,强化对审批全过程的制约监督,提升审批服务便利化水平;建立代办帮办服务机制,市、旗县区两级组建政务服务代办帮办队伍,全程无偿为企业和群众服务。对于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由市、旗县区发改部门组建企业服务中心,统一进驻本级大厅,为项目单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此外,包头市还组织市、旗县区部门及园区代办员,通过咨询会商、集中审批、上门服务等方式,为重点项目、园区工业项目提供全程无偿代办帮办服务。建立“重点项目审批服务微信群”、“审批手续实时统计微信小程序”,定期分析调度、推动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好差评”机制,打通“政务服务网”、手机APP、大厅窗口、“鹿城之窗”自助终端、短信等评价场景,以群众满意度倒逼政务服务的持续提升;推进“一事一次办”改革,梳理“一张表单、一套材料”,推行网上受理、自动分发、分类审批,推出“开办医疗机构”、“开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办打字复印社”等27个“一事一次办”服务,在稀土高新区推出8个升级版“一事一次办”服务,并于近期在全市推广。
以“三条线”改革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为了进一步提升改革的效果,包头市出台《包头市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平台工作方案》,深入推进投资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
在投资审批方面,制定出台并严格执行全市重大项目联审联批机制、重点项目批阶段管理办法,选派45名挂职干部和驻企联络员深入全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展帮扶服务。推行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制审批、“拿地即开工”改革,集中开展“投资法规执法检查、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投资审批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了“不见面”审批。
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面,全链条整合优化行政审批、技术审查、中介和公用服务,梳理7类标准化审批流程,建成覆盖全市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出台告知承诺制审批管理办法等45项配套制度和标准表单,建立并联审批协作机制。截至目前,审批平台已办结180多个项目近300个事项。
在企业开办便利化方面,通过自治区企业开办“蒙畅开”平台,强化“一表申报、数据共享、并联办理”,申请人通过“蒙畅开”平台统一提交企业设立、公章刻制、涉税事项、企业参保申请等材料,市场监管、公安、税务、人社部门并联办理,一个工作日完成设立登记、参保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等手续,具备营业条件。
完善平台提升“一网通办”能力
建成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完成与国家、自治区政务服务平台、自治区“蒙速办”、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及包头信用平台、“多规合一”平台、财政投资项目管理平台、网上中介超市等对接和数据共享;全市网办事项2289项,网上可办率达75%。
今年以来,企业和群众网上办事近10万件,获评全国数字政府建设创新奖;加快数据迁移录入,汇聚办件信息43万条,认领发布政务服务事项3534个,在自治区平台接入社保、医保等27个特色应用,梳理电子证照109类,上报自治区证照信息20类、7.3万条,网上中介超市入驻中介机构100家,完成交易124个;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认领国家监管事项5219项,编制检查实施清单4357条,自治区“互联网+监管”平台从“双随机一公开”平台、“法治政府智能一体化平台”累计汇聚我市监管行为数据24257条,接收国家下发的监管行为预警数据69条,按规定时限办结并反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