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颜值+产值”就是这样!

已是初秋,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草原却绿意不减,微风吹过,草浪起伏。

忙乎完手头工作,乌兰镇赛罕塔拉嘎查牧民恩克都布兴和记者聊了起来:“你看我家的牧场草长得多好。我们严格执行草畜平衡政策,平均每20亩草场才能养1只羊。为了让面积大的草牧场效益更大,我加入了肉羊产业联合体,通过入股的方式增加收入。”

肉羊养殖。

“一直以来,农牧民靠发展养殖业增收,但粗放的养殖模式对生态破坏严重。因此,我们进一步整合农村牧区资源,建立肉羊产业联合体,通过嘎查党支部引领带动、企业管理运营、畜种改良和开展严格的禁牧禁垦等方式,逐步改善草原生态。”乌兰镇党委书记王晓春说。

从传统放牧到以草定畜,从粗放式放养到精细化圈养,乌兰镇迈出生态美助力百姓富的稳健步伐。

在生态治理过程中,最难破解的是生产、生活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为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乌兰镇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推进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探索肉羊产业联合体养殖模式,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农牧户”的运作方式,有效带动脱贫户30户77人、边缘户1人、牧户150户,参与的嘎查村每年增收10万元。

坚实的产业基础绘就生态宜居蓝图。各嘎查村将产业联合体的收入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中,促进了嘎查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运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维护,持续转变农村牧区生产方式,增强产业实效,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在乌兰镇包日塔拉嘎查,两个天然鱼塘清澈见底,这里的水源来自一汪泉水,因此被称为“泉水鱼”鱼塘。鱼塘清波荡漾,两岸绿草如茵,成为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以前,这儿的周围到处都是垃圾,大伙儿都绕道走。如今,不仅水变得清澈,两岸风光也越来越美。”村民屈建军说,生态宜居的环境,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依山傍水的美好。

良好的生态,让这里有颜值更有收入。今年,嘎查还在鱼塘里投入草鱼、鲤鱼、花斑鱼等市场需求量大、竞争力强的鱼苗2.5万斤,预计年底可打捞2万斤鱼,产值达到20万元,有效助推嘎查集体经济的发展。

“从前外面的人不愿意来,嘎查的人也纷纷往外搬。现在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了,不仅留住了嘎查的人,还通过特色产业吸引了不少游客。”包日塔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张世荣很感慨。

牧区变景区,包日塔拉嘎查只是一个缩影。在乌兰镇沙日布日都嘎查,党员、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三支志愿服务队伍组建完成,志愿者们围绕“五改五提升”内容,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人居环境整治。

沙日布日都嘎查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百姓的钱袋子也更鼓了。在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的基础上,嘎查依托域内草原、沙漠、湿地、湖泊等得天独厚的资源,积极打造沙日布日都草原文化旅游区。旅游区的建设,有效拉动了肉产品、奶食品、手工艺品、有机蔬菜的销售,预计到年底,旅游收入可达200万元,农畜产品销售收入达80万元。

沙日布日都草原文化旅游区。

“我们这里水好、草好,空气也好,来玩儿的游客越来越多。美丽的草原一定会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嘎查牧民黎明对未来充满信心。

【记者补记】

农村牧区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品质。因此,必须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推动农村牧区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破解生产、生活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从传统放牧到以草定畜,从粗放式放养到精细化圈养,养殖业提质增效;从人居环境整治到发展牧区旅游,生态宜居变成“真金白银”。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有效推进了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

不仅要环境生态宜居,还要百姓腰包鼓起。在乌兰镇沙日布日都嘎查,志愿者们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走进包日塔拉嘎查,道路宽敞整洁、树木郁郁葱葱,曾经的臭水沟变为鱼塘,颜值与产值并进;赛罕塔拉嘎查积极探索肉羊产业联合体养殖模式,嘎查增绿、群众增收。“生态美”助力“百姓富”,美好画卷徐徐铺展。(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韩雪茹 实习生 葛默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