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时,大家从萨拉乌苏河畔闲步归来,回到新花花大酒店的后院,店主人“花姨”已在张罗着架柴点火,稍作准备,一场简单却又热闹的篝火晚会正式开始。欢声笑语中,乌审人的热情质朴在彼此心间流淌开来。
“花姨”真名邵花花,乌审旗无定河镇巴图湾村新花花大酒店老板娘,同时也是店里的“御用”主厨,经营餐饮行业三十余年,一手“三香鱼”,一鱼三吃,堪称绝活儿。
“花姨”的新花花大酒店坐落在无定河镇巴图湾村,无定河镇地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同时也是蒙汉文化交融的中间点,旅游资源丰富,除了盛名在外的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和萨拉乌苏考古遗址公园外,以萨拉乌苏河为主轴,沿线还分布着1949年秋后中共乌审旗委办公旧址、大石砭庙、玉珍生态园等丰富的红色历史、人文景观和农事体验旅游资源。以这条中心线向外扩散,还有九斿白纛、神海则湿地等精品旅游支线。如果把视野布局扩大至无定河镇外延,四个主要方向分布着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统万城遗址、城川民院旧址和察罕苏力德游牧生态旅游区。可以说,发展旅游产业,无定河镇已经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但如何壮大乡村旅游业,如何留得住游客,也同样离不开好的策略和方法。
对于这件事,“花姨”自认为很有发言权。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她的新花花大酒店因河而生、因路而兴,店里的主要客源也从最开始过路打尖的“大车司机”慢慢变成慕名而来的“打卡驴友”。近年来,随着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的知名度水涨船高,“花姨”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有一件事总让“花姨”觉得美中不足。虽说她经营的这家酒店是以集餐饮住宿为一体,可事实上来这里的顾客还是多以食客为主,由于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周边旅游项目欠缺深度开发,大部分客人都是单纯为吃上一顿地道的巴图湾鱼而来,“过境旅游”无法转变为“过夜旅游”,带来了收入却也制约着增收。
这一切在2020年初迎来了转机,在无定河镇“文化+旅游”的发展战略下,通过进一步对境内旅游资源细致归类和划分,以“英雄无定河,红色策源地”为品牌建设重点,初步形成以萨拉乌苏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游、以1949年秋后中共乌审旗委办公旧址为枢纽的红色文化游、以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为轴心的休闲度假游三个旅游主题群。同时,探索建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积极策划各类主题游、周边游等活动,推进乡村旅游体验示范点和示范户建设,促进旅游业与农牧业、文化产业等内容跨界融合,集中展现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
此次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也正缘起于此,借着“内蒙古人游内蒙古”主题策划游的契机,来自包头的旅行社经人推荐找到“花姨”,签订了一份特别的合作协议。由包头旅行社组队成团,“花姨”负责具体排期接待,旅行团按照约定日期,中午时分到达,下午行程安排到周边支线旅游景点,当晚组织一场篝火晚会,次日清晨再进入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景区游览。一趟行程下来,“花姨”需要给客人安排四顿饭和一夜的住宿,这可比以前吃一顿饭就走的收益高了许多。下一步,随着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升级5A级景区以及在无定河镇建设内蒙古西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两件大事提上议程,“花姨”还计划着和景区深度合作,招揽更多游客走进店门,在尝上一口“三香鱼”的同时,也能尽情体验萨拉乌苏的风土人情。
院里的篝火晚会渐渐让气氛趋于高潮,看着这些年纪相仿的城里人,“花姨”不无羡慕,“看人家城里人保养得多好”。这时,男主人郑国荣从旗里办事回来,手上拿着一个包裹。“这个是那天我从网上听人推荐的一个很不错的化妆品,叫个什么‘小灯泡’?”“花姨”接过包裹,把化妆液用双手抹开,直接拍到了脸上。
灯光下,“花姨”的脸并没有因为“小灯泡”显出立竿见影的变化,沧桑的脸上还是那个知足的笑容。但在灯光照不到的地方,“花姨”的心里,正因为文旅融合这个“大灯泡”的照耀和指引,满是憧憬,乐在其中。 李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