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南
莎士比亚说过:谣言是一只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很多时候,“谣言之笛”一经吹响,就会在“你吹一下、我吹一下”中迅速蔓延。一旦有人开始相信谣言,相信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如果再经过群体讨论,个人思考受到群体意识影响,更容易走极端。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谣言如此可怕且难以管束?还是通过举例来说明吧。比如,一个事件发生了,有些人会原原本本地忠实传播,有些人则会进行演绎或扭曲。按照这样的模式,在第一轮传播中,事件就可能会产生真相和谣言两种形态;在第二轮传播中,真相又会有产生真相和谣言A,而谣言同样也会产生谣言和谣言B……以此类推,每一轮的传播中,无论真相和谣言都会进行二次分裂,真相只有一个,但谣言却会在传播者的“添油加醋”中分裂为无数个,辟一个谣言易,辟所有谣言难,这就是“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的原因所在。
和造谣者一样,传谣者同样也藏身与网络之中,难以精准定位。如果我们能像《唐人街探案2》中的侧写师一样,根据传谣者的行为方式推断出其心理状态,来个“心理侧写”,不仅可以解释清楚他们为什么传谣,同时也方便大众能够认清传谣者的真实目的。
传谣者,必然是出于某种目的来传播谣言。有些人就是故意甚至恶意传谣,我们可以称之为“民粹头目”或“美分”。他们或是对现状不满,或是拿了赃钱,对权威信息和正面报道嗤之以鼻,专听那些小道的和负面的谣言,而后将其大肆传播;有些人因为内心担忧或者恐惧某些事情,而有些谣言恰恰击中了他们的担心,心底的不安会让他们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传谣,希望引起有相同担忧的人注意,以便于从彼此处寻求安全感,报团取暖;有些人是善意被人利用,比如父母给孩子发的健康和饮食谣言,本意是为了孩子好,他们转发谣言的动机,是深沉的关怀和爱意;有些人是寻求关注和认同,他们平时没什么存在感,如果传播谣言能够让他们被别人谈论、关注甚至认同,那就足以构成传谣的理由;还有一些传谣者纯属是无聊和随手转发,本身虽然没有什么恶意,但却在不经意间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如果我们将谣言视为“信息毒品”,造谣者就是在“制毒”,传谣者就是在“贩毒”,信谣者就是在“吸毒”。造谣者可恨,传谣者可恶,信谣者可悲。其实,传谣和造谣一样,都会削弱信任、破坏团结、危害社会,严重者甚至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希望大家能多一分清醒、少一些盲从,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法国名著《小王子》里的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只有用心,才能看到真实,因为事情的真相只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当遇到非权威渠道信息时,我们要站在事实和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断,或者保持耐心和善意,让谣言先飞一会儿,等更多的细节与真相浮出水面后再进行评论和转发,而不是不假思索地人云亦云、跟风站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