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2点半,记者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资料室见到成仁时,他正在阅读一本蒙文版《玛拉沁夫研究论文集》,边读边做着笔记。在他面前,还放着一本《50—70年代文学研究读本》。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成仁每天能在这儿呆上8个小时。
成仁是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的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是当代蒙汉文学关系研究。2007年,他从乌兰浩特第二中学考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语言文学基地班。2011年,因成绩优异,被推免硕士研究生,继续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开始研究蒙汉文学关系。由于专业的关系,成仁经常需要翻阅各类蒙汉图书资料,深切体会到同时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给自己的学术研究带来的便利。
“我父亲是一名蒙语授课教师,他的汉语也很好,我母亲的汉语也很流利。所以,从我学说话起,就是蒙汉双语都会。再到后来在小学学习了《汉语》课程,到小学毕业时,我们班的同学们都能用汉语写作文、阅读故事了。”成仁说:“从小学到博士,我接受的都是双语教育,各级政府及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并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给我们创造了舒心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我一直心存感激。”
进入大学后,精通两种语言文字给成仁的专业学习带来了很大便利。他说:“搞学术、搞研究就是要大量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尤其在我的研究中,关系到两种或更多种语言文字的资料,掌握多种语言文字就显得格外重要。就拿我来说,我的研究对象敖德斯尔老师的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出版,如果懂多种语言文字,我就能更好更深入地进行研究了。”如今,除了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仁还能读懂英文文献,这些给他的学术研究“插上了翅膀”。
读博士以来,成仁已有多篇蒙古语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但他还不满足于此。今年6月,他又投稿了一篇汉语论文,他说:“学术是不分语言、没有界限的。我做的是当代蒙汉文学关系研究,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表论文都是很有意义的事。这样一来,不仅仅是蒙古族学者,其他民族的学者们也都能了解我在做的研究,可以看看我的论文对他们来说有没有索引价值,这对于我们每位研究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刘志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