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和与他的克隆牛
“种是决定一切生命体品质好坏的根本,种好后代才好。”这是内蒙古大学教授李喜和常挂在嘴边的话。
除了教授的身份外,李喜和还是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研究院的院长。在这里“孕育”的种子,已走向全国5400多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从事科研30多年,他的科技动力“种”播全国,足迹横跨美、英、日、澳等多国。
李喜和是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人,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李喜和的生命科学情结,始于他在内蒙古大学求学期间。当时,李喜和师从中国试管羊第一人、内蒙古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旭日干。作为旭日干的研究生,李喜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参与了中国首例试管羊和试管牛的研发工作。
1990年,李喜和赴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该校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李喜和收到英国剑桥大学临床兽医系高级研究员的聘书。在该校工作期间,他主持了欧洲首例显微受精试管马项目,并于2004年在世界上首次获得体外培养的马克隆胚胎。
这些成绩,让李喜和迅速蜚声业内,那一年他还不到40岁。当旁人都在期待这位学界新星在剑桥大学的下一个成果时,他却做出了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回国。
“当时,我国乳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国内良种奶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每年要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口10余万头优质奶牛,这种受制于人的滋味儿,很不好受。”2005年,李喜和放弃了英国剑桥大学的正式教职,回到家乡内蒙古呼和浩特,并寻找了五位志同道合的科技人员形成了初始创业团队。呼和浩特拥有伊利和蒙牛两大中国乳业巨头,李喜和认为,他手中的技术和成果,在这里会大有用武之地。
十年磨一剑,从2007年到2017年,李喜和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先后在《自然》《细胞研究》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了与性控研究有关的前沿科学论文,随之有关成果开始逐步为人所知。
李喜和认为,把科技成果应用到产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也是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于是,他创办赛科星研究院。
“奶牛性控繁育技术”的成功研发并没有让李喜和停下探索的脚步。从2007年开始,李喜和又开始进行绒山羊、奶山羊、鹿、猪、宠物犬的性控研究及小规模示范应用,并成功研究出国内首例、首批性控绒山羊、性控鹿、性控奶山羊、性控宠物犬以及克隆马鹿、克隆奶牛种公牛等。
2016年,在李喜和的带领下,赛科星研究院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开启了家畜航天生物育种技术研究,把奶牛、肉牛、肉羊、绒山羊、鹿和小鼠体细胞送上太空。
李喜和说,科研就是“既异想天开,又脚踏实地”,“我的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学研究的乐趣,并让科研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最终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文/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段丽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