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敬一丹携新书《床前明月光——为亲爱的妈妈送行》来包

敬一丹和包头读者分享书中的故事

9月19日14点30分,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老师携新书《床前明月光——为亲爱的妈妈送行》来到包头,在新华书店四楼文学艺术区与读者见面。现场,上百名读者以及敬一丹的忠实观众齐聚一堂,面对面阅读经典美文、畅谈人生意趣,一同分享她书中的雅趣与感悟。

遇见真正的包头

分享会现场座无虚席,14点30分敬一丹准时入场,她亲切而幽默地与大家打招呼:“以前与大家见面都是各位观众好,现在是各位读者好。”敬一丹告诉大家,2014年她去库布齐沙漠,在包头有短暂的停留,“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公路两边有许多向日葵。再次来到这里,看到了更多与钢铁、稀土有关的元素,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包头。”敬一丹说。同样,包头用蒙古族欢迎贵宾的方式为敬一丹献上了蓝色哈达,表达吉祥美好的崇高敬意。

敬一丹是观众熟知和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镜头里的敬一丹,主持了《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等多档有影响的节目,在屏幕上与几代观众相伴;镜头外的敬一丹,温和、知性、睿智。

记录岁月的温度

访谈环节就从敬一丹的青春回忆录《我末代工农兵学员》这本书开始,她以那个上山下乡的岁月为背景,书写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从下地干活、公社生活、时代变迁等多方面介绍了那一代人所经历的各种特殊的体验。敬一丹与那时的同学一起回忆过去,记录下了珍贵的回忆。敬一丹也借此反思如何重获最简单的快乐。当与读者互动讲到写这本书的初衷时,她说:“当我和我的同学把我们的记忆,用口述的方式记录下来时,我觉得,我们做了一件该做的事。这不仅是一种怀旧,而是一种自觉。我大学毕业后,又回到母校读研究生,后来还留了校。可是在我心里代表青春记忆的还是末代工农兵学员时期。”为什么要强调“末代”呢?敬一丹给出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答案:“1976和1977届,我们这两届学生不是届的区别,而是代的区别。在新旧交替的节点上,我们对新和旧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希望我们的求学经历是一个终结。‘末代’这个词,有着多层次的味道,它带着特殊年代的旧痕迹,也有新时代的些微征兆;‘末代’,意味着一种终结,也留下了绵长的回味。”对敬一丹来说,记录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媒体人、一名记者应坚持的理念操守,回归到家庭的敬一丹,也成为一名生活的记录者。

怀念与至亲对话

因职业责任她写下了《我遇到你》;为记录青春她写下了《我末代工农兵学员》;为展现一代人对家的依恋她以家书形式写下了《那年,那信》;怀着对母亲的思念她写下了《床前明月光》。分享会上,敬一丹不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国民大姐”,走下荧屏后,她也一样要面对所有中老年人都面对的现实:自己慢慢变老,父母已经变老,岁月把“老、病、死”直接推到了她的面前。

敬一丹告诉大家,写这本书也是为了完成母亲的愿望,她说:“《床前明月光》这个书名是我在我妈妈的床前想到的,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妈妈一点点地走进暗夜。但即使是至暗时刻,人生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有光的,那就是月光。‘床前明月光’这五个字一下子就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把这五个字当作书名吧。”她说,失亲之痛不能分担,但生命的体验可以共鸣。细细翻阅这本书,不仅仅是述说哀伤,更记录了敬一丹在生命中的体验,在抉择面前的惶惑、在情感交流中的感悟。

书中后记,敬一丹写道:“逝者渐远,留给我们的一切都将保持着生命的温度。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会帮助我们获得心灵深处的宁静。擦去眼泪,我要在阳台上种花了,用我妈妈给我留的种子。”

助实体书店回暖

据了解,为了让市民能与敬一丹老师“遇见”,包头市新华书店提前在公众号上发出邀约信,读者们在平台上进行了报名。130个名额很快报满。包头市新华书店策划部主管李霞告诉记者:“今年这个特殊时期,敬一丹老师是我们请的首位走进书城读者分享会的作家。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敬一丹老师来时,新书已提前上架。”

据了解,本次分享会敬一丹还带着一个特殊的使命——助力实体书店回归“春天”,这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后,全国复工复产的大背景下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倡议——与各地实体书店联手举办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引领人们回归阅读生活。新华书店包头书城经理赵羽告诉记者:“前期因为疫情的影响,大量读者没有办法走进书城阅读,现在,老百姓们也有这样的阅读分享需求。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我们新华书店作为鹿城阅读的坐标,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和义务,组织一些小型读书会,来丰富人们的阅读生活。希望以敬一丹老师读书分享会为契机,能有更多的作家、学者走进书店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据了解,接下来新华书店包头书城将启动“鸿雁阅读”项目,图书馆和新华书店通借通还,让更多的读者可以在图书馆看到更多的新书、好书。(记者李鸿瑶摄影报道实习生景诗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