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东乌珠穆沁旗:丰收美景入画来

秋分时节走进东乌珠穆沁旗,处处彰显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牧区新气象。深入各苏木镇、嘎查,捕捉到一幅幅美丽的丰收画卷,聆听到一个个动听的丰收故事。

家庭牧场成为牧民增收致富“新引擎”

在巴彦都兰嘎查生活的斯琴图,不仅是嘎达布其镇人大代表,也是嘎查集体家庭牧场的一员。为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斯琴图与附近四户牧民一起组成了家庭牧场,并在今年被旗农科局认定为标准示范化家庭牧场。斯琴图借着算账理财和精养肉牛的优势,牧场越经营越红火,目前,牧场已经养殖超过200多头西门塔尔牛。随着近两年肉类市场价格的上涨趋势,斯琴图收入也高了,盖了新居、建了新牛棚。家庭牧场作为新型牧业经营主体,符合牧业生产特点和家庭经营的特征,不仅保留了牧户家庭经营的内核,还能够让广大牧民通过发展家庭牧场拓宽生态致富路,更好地增收致富。据了解,东乌珠穆沁旗自2015年以来,全旗经农科局认定的家庭牧场累计达141户,预计2020年底将达到170户。

科技兴牧现代养殖风生水起

“你看,这是我的牛群,离我15公里,我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知道它们在哪里,还有这个自流泵,能自动喂牛喝水。”乌云达来介绍着他的现代化养牛方式。乌云达来是查干淖尔嘎查的一个牧民,原来他家羊多牛少,后来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推动,他发现养牛不光是经济效益好,对生态也有好处,于是2019年,他果断卖掉自家的大部分羊,购进了200多头牛。乌云达来爱琢磨、爱发明,为了养好牛可是费了不少功夫,从牛的喂料、饮水、防疫、生产等方面,他都自己动手制造工具,用废旧水缸焊制的喂料小车、用旧轮胎加铁架做成的饮水槽、利用滑轮做成的助产工具、加了暖风的牛犊保温箱等等。有了现代科技助力,再加上自己的动手发明,乌云达来的事业蒸蒸日上,“牛”气冲天。2019年乌云达来年纯收入达55万元,今年他又新盖了420平方米的新棚圈。有了党员乌云达来的引领示范,苏木里也有越来越多的牧户选择了“减羊增牛”。近年来,东乌珠穆沁旗因地制宜推进“减羊增牛”战略,据悉,2019年打造6大良种肉牛繁育基地,引进优质良种肉牛3290头,牛的存栏量同比增长27%,高端肉牛养殖规模位居全盟前列。

牧民小夫妻的“幸福账”

家住哈日根图嘎查的毕力格图,家里有6000亩草场,远远望去,他家红墙黑顶的房子在广阔碧绿的草原上显得十分亮眼,屋内布局合理舒适,装修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现代化气息与民族韵味。这栋去年秋天刚刚建好,总价不到14万元的房子,显示了这对小夫妻的精打细算“幸福账”。为了能达到“草蓄平衡”,夫妻俩主动减少牲畜头只,优化牲畜结构,妻子萨仁其其格说:“我们家养的牛羊数量不多,和我们的草场形成了完美的平衡,每年别人家都需要买饲草料,我家草场上的牧草刚好够我家牛羊吃,我们已经连续六年没买过饲草料了。”而且由于他们家的羊是吃纯天然饲草,肉质比别家更鲜美优质,所以他家的羊总能卖个好价钱。减畜不减收,勤劳能致富,通过对“草蓄平衡”和算账理财的精准把握,毕力格图家一年的纯收入达到26万元,今年他家又新盖了300平方米的棚圈,打算继续实施“减羊增牛”,夫妻两人还计划自己进行奶食品加工制作。

又是一年秋分时,又是一个丰收节。近年来,东乌珠穆沁旗持续加大对“三牧”的投入,让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牧区改革创新活力越来越强,畜牧业强、牧区美、牧民富的牧区振兴目标正在乌珠穆沁大地一步步变为现实。

(通讯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