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始终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捍卫者和守护者,经济与金融市场稳定,货币政策稳健,对外开放步伐仍在加大,对外资具有巨大吸引力。在当前逆全球化风险加大等情况下,人民币仍能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十分难得,也体现了政策定力
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整体走强。10月10日,央行决定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体现出维持汇率基本稳定的态度。
在笔者看来,尽管政策有意促进汇率双边波动,但考虑到当前美元处于弱势,疫情下中国经济表现全球领先,海外需求旺盛持续推高中国出口,以及中国加大开放吸引外资政策等因素,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压力确实较大。
第一,美元指数进入下行周期。疫情之下,美国经济衰退,赤字飙升,且在美国大选之年,美国政治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美联储持续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大幅降息之下中美利差显著拉大。与此同时,作为影响美元指数走势最重要的欧元表现较好,欧元区疫情控制好于美国,且欧盟在财政协同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共同对欧元构成支撑。
第二,中国率先实现经济反弹。疫情之下,中国政府采取及时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用最短的时间控制住了疫情,并在二季度率先走出疫情冲击,市场看好人民币未来走势。同时,二季度中国GDP反弹至3.2%,三季度为4.9%,中国或成为今年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第三,中国出口强劲,经常项目顺差扩大。疫情之下,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扩大,支持人民币升值。从货物贸易来看,今年受疫情影响,海外防疫与在线设备需求加大,中国成为防疫用品、居家办公学习电子设备等商品的主要出口国。8月份至9月份中国出口增长都在10%左右,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达到23054亿元。与此同时,疫情之下,服务贸易逆差也有所收窄,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大幅回落,1月份至7月份贸易逆差比去年同期下降近一半。
第四,中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获得了全球投资者的认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始终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捍卫者和守护者,经济与金融市场稳定,货币政策稳健,对外开放步伐仍在加大,对外资具有巨大吸引力。
除了上述因素,当前中国鼓励资本流入,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人民币上涨态势。
近年来,央行等金融部门出台了50余条对内、对外开放措施,金融开放速度较快。在金融机构开放方面,大幅扩大了各类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完全取消;中国债券市场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旗舰指数;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债券通等相继推出。金融业对外开放逐步过渡到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
从资本流出角度看,由于2015年8月份人民币中间价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几度面临大幅贬值压力,基于宏观审慎的资本流出政策有所加码。例如,金融机构代客远期售汇业务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便是央行实行外汇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自2018年8月份贬值时保持至今。
此外,逆周期因子、调整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也经常用于跨境资金管理。在直接投资领域,2015年之前,中国对境内企业对外投资持开放态度,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ODI)甚至一度超过外商直接投资(FDI),但在近年来数次贬值压力之下,ODI相应回落。
维持币值稳定对成功经济体十分必要,此次远期售汇业务风险准备金率下调也体现央行希望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态势,维持汇率基本稳定的态度。但考虑到资本管制非对称性对人民币升值的推动作用,未来在加大开放力度的同时,放宽资本流出,鼓励双边波动,有助于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水平靠近,维护币值稳定。
在当前逆全球化风险加大等情况下,人民币仍能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十分难得,也体现了政策定力。在当前进一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时机下,应协同加速推进多项资本市场改革举措,在加大人民币弹性的同时,扩大金融开放,鼓励资本双向流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提速。
(作者沈建光系京东数科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