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草原时评】用文化“软实力”撬动脱贫“大梦想”

茫茫草原,一碧千里,脱贫攻坚战场上,内蒙古一路策马向前。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脱贫攻坚战中,文化既能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又是转变思路的突破口、促进发展的“加油站”。巧娘“绣”出新生活,非遗焕发新生机,乌兰牧骑振奋人心,文艺小镇让“诗和远方”近在咫尺。在内蒙古,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撬动脱贫攻坚“大梦想”的有力杠杆。

文化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大力发展农村牧区文化事业,才能提高农牧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科技小院”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当地依托“院地共建”项目平台,将“老中青、院博硕、学研用”人才科学编组,加强基层群众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构建起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送到百姓家门口,知识和技能的补给让农牧民脱贫的动力更足了。

文化扶贫筑起“乡风文明”新高地。在通辽市科尔沁区,“脱贫攻坚文化轻骑兵送戏下乡”、农牧民汇演等活动已成常态,极大的夯实了当地农村文化阵地,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内蒙古草原深处,数字文化已经走进蒙古包,“乌兰牧骑+”效应愈加显著,文化扶贫汇聚群众自我教育、自我转化、自我提升的无限动能,让农牧民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自身艰苦奋斗、摆脱贫困的决心和信心。

文化扶贫让文化产业磅礴发展。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少、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等特点,内蒙古不断盘活文化资源,让贫困地区走上生态发展道路。在“通辽巧娘”创业园内,皮雕、草原吉祥娃、萨日朗花等一件件精美又极具内蒙古特色的手工艺品在这里诞生。“通辽巧娘”服务平台是当地文化扶贫的一个亮点,“通辽巧娘”以带动基层妇女巧手脱贫为重点工作,培育了一批女手工带头人,带动上万名妇女脱贫増收。同样,在大兴安岭深处的阿尔山市白狼镇林俗文化村,一幅幅由白桦树皮、松树皮、苔藓等为原料绘就的仕女图、花鸟图、风景图栩栩如生、引人驻足,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狼林俗树皮画。传承发扬非遗文化,变废为宝,让枯木焕发新生机,正是这一幅幅树皮画,让当地百名妇女脱贫致富、共奔小康。

文化软实力,脱贫硬支撑。内蒙古正在以持之以恒的文化建设助力精准扶贫,用文化撬动脱贫攻坚“大梦想”,推动贫困地区群众精神和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白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