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新军 呼伦贝尔融媒体中心 胜利
日前,走进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布拉尔嘎查皮具制造扶贫车间,米格木尔和工友在工作台前各司其职,选料、画图、裁剪、缝制、压花,经过几道工序,一块聚酯压纹、美观大气的皮具便呈现在眼前。
扶贫车间是鄂温克族自治旗从实践出发,采用“政府+企业+贫困户”模式,探索出的一条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新路径。
皮料刻花。
“在家门口就业,1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从小就会的手艺活儿,现在能赚钱养家了!”团结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吴晓彬参加了该旗就业局举办的扶贫就业培训班后,留在兀傲皮具扶贫车间负责皮具教学。
“车间建在家门口,挣钱不用往外走。”坐在轮椅上的吴利勤笑着说。他和乔君在一个扶贫车间,两人虽然腿有残疾,手却巧得很,制做的皮具都是当地的抢手货。
“脱贫致富不是等、靠、要来的,要靠辛勤劳动来实现。”苏志峰现任鄂温克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团委书记,是扶贫创业带头人。他创立的兀傲皮具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有6名残疾人和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他培训的200多人中,有50多名贫困户从事皮具制做。
“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创业一人、带动一片。”从稳就业到奔小康,该旗着眼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把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作为扶贫车间的硬性标准。目前,该旗认定符合条件的就业扶贫车间已有5家,通过扶贫车间、公益岗位、劳务输出、短期务工、技能培训等方式,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打出一套就业扶贫组合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