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和”蒙古语意为“红色的的公牛”。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总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在巴彦淖尔市境内面积达到506万亩,其中,磴口县427万亩、杭锦后旗67万亩、乌拉特后旗12万亩。
这片千年荒漠,一年四季风沙漫天、干旱少雨,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摄氏度。“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小风眼难睁,大风活埋人”……在巴彦淖尔市遭受乌兰布和沙漠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就曾经流传着这样的民谚。乌兰布和沙漠犹如狂放不羁的公牛不断东侵,严重威胁着河套平原,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成为乌梁素海流域上游治理的重中之重。
面对风沙肆虐的狂暴,勤劳的河套人民不畏狂沙危害,勇敢地进军乌兰布和沙漠,艰难探索造林治沙之路,闯出了一条变“沙害”为“资源”的致富之路。
上世纪50年代,乌兰布和沙漠是一处不毛之地。新中国成立前,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绿化覆盖率仅为0.04%。上世纪50年代初期,巴彦淖尔当时的盟委、行署就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建起了一条长154000米、宽100米~300米的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对阻止沙漠东移、保护河套平原起到积极作用。这一壮举,也成为当时人类治理沙漠的典范并载入联合国治沙史册,自此拉开了漫长的治理乌兰布和沙漠历程。
奋进的脚步永不停歇。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战略谋划,以世界眼光、国际一流为标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水平定位、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工作,全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进程。
2018年8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巴彦淖尔市列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2019年4月,《巴彦淖尔市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规划》通过,明确提出要把巴彦淖尔市打造为全球防沙治沙综合治理的生动展示窗口。
为此,巴彦淖尔市率先同步引进了以色列防沙治沙集成技术和以色列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并通过积极争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巴彦淖尔市与自治区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色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签订了合作建设中国以色列(巴彦淖尔)沙漠综合治理示范区的协议。目前,园区总体规划已完成,核心区大田示范区已全部完成种植,设施农业种植区已完成初步实施方案。乌兰布和沙漠所在的磴口县做大做强以肉苁蓉、沙漠葡萄、沙漠有机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沙产业,变沙漠为绿洲,力争把乌兰布和沙漠建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试验示范基地。截至目前,栽植梭梭林45万亩,完成人工接种肉苁蓉近12万亩,种植有机牧草20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几十载风霜雪雨,茫茫沙海中出现一片片绿洲。
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的综合治理,有效减少了泥沙流入黄河,阻止沙漠侵蚀河套平原。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检测结果,巴彦淖尔市境内乌兰布和沙漠沙化土地面积已由过去的506万亩减少到目前的256.14万亩,其中流动沙地(丘)面积41.88万亩,半固定沙地(丘)面积79.19万亩,固定沙地(丘)面积135.07万亩。今天的乌兰布和沙区已重建了长154公里、平均宽50多米的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形成了纵深推进、前挡后拉、全面保护的立体防沙体系,生态环境实现了从局部好转到整体遏制的良好局面。
今年10月23日,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月30日由生态环境部授牌。乌兰布和沙漠这头曾经狂暴难驯的“红色公牛”正被生态发展的绿色“缰绳”牢牢拴住,成为造福人民的金色福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