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日清晨,坐在村集体经济豆腐坊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花,整个人都暖和了……这已经成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长滩村村民的一大享受。
历史上的长滩村曾是“西口驿站”,形成于清朝咸丰时期,光绪到民国时期最发达。当时常住人口3000多人,商铺有百余间,油梁就有18个、油坊18座,还有做小生意的,银匠、铜匠、铁匠、豆腐坊……从前街到后街约10华里,故又名“十里长滩”。
辉煌的历史一去不返,如今的长滩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该村常住人口只有480人,70岁以下的人口基本没有,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年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怎么才能让村民们收入更高点?我们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发展豆腐经济,毕竟长滩豆腐在这一带比较出名。”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泽鹏说。
近年来,为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走产业转型的脱贫致富路,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准格尔旗将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任务,通过党建引领发展,着力推进嘎查村集体经济建设,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今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建成了集体经济豆腐坊,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准格尔旗众盈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粮食、羊肉、长滩豆腐等当地农副产品。李泽鹏介绍说:“长滩豆腐基本每天都能卖掉。最多的时候,每天可以生产2000斤豆腐,还得提前一晚泡豆子呢。”
豆腐坊开张3个月以来,盈利1.5万元,解决了几个本地人的就业问题。村里常住户里有刘豹、吕增强2户贫困户,虽然他们两家都脱了贫,但脱贫不脱政策,村里也没有忘记他们,每天的豆腐渣都要给贫困户刘豹送去当饲料。
12月初,记者来到长滩村豆腐坊,一碗热腾腾的美味豆花刚下肚,压好豆腐的师傅已经把豆腐渣装进4个100斤的纤维袋子里,并招呼道:“走,我们给贫困户刘豹送豆腐渣去。”
“这村里的豆腐坊可帮了我大忙啊。”刘豹看到我们,脸上满是感激的笑容,“豆腐渣在外面买每袋大约要15块钱,村里豆腐坊每天给我家送4袋,让我喂羊。豆腐渣和玉米、饲料拌起来,羊很爱吃。给我节省了不少饲料钱。”今年年初,刘豹卖了22只羊,每只1500元,现在存栏还有56只。
57岁的刘豹家因病、因学致贫。2013年底建档立卡时,年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2014年初享受低保政策,同时,帮扶单位给他家带来5只母羊1只公羊,自此,他家的日子有了起色。这年年底他家年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脱了贫。2015年,他家孩子参加了工作。2017年,年人均收入1.5万元。2018年,年人均收入2.4万元,今年更上一层楼,年人均收入达到了3.2万元。
谈到生活上最大的变化,刘豹的妻子王桂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从旧房子搬到了新房子。这几年,驻村工作队帮我们买了羊、买了水泵、买了铡草机、安装了电表,解决了我家的大问题。”
刘豹家的变化只是长滩村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例证。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这条路上,还有更多精彩故事将陆续上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