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乌兰察布市是特别的存在。
所辖的11个旗县区中,曾经有8个国家级贫困旗县、2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深度贫困人口一度占内蒙古的46.2%。
土地贫瘠、天冷风大和穷困落后是乌兰察布贴了很久的标签。
如何甩掉这些标签,乌兰察布市人愿望强烈。
好风凭借力。依托“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的区位优势,乌兰察布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主攻大数据、大物流、大旅游三大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嗡嗡”低响声中,一台台高速运行的服务器正在存储、读取和传送着海量数据。经过一年的紧张建设,具有百年存储、容量达23PB的内蒙古政务云大数据灾备中心项目在乌兰察布市落成投运。
这个中心是大数据容灾备份项目,其主要功能是为政府、金融、医疗、石油、档案等各行业机构提供便捷、安全、绿色的数据长期存储和容灾备份服务,具有不可篡改、抗电磁辐射、低运营成本、节能环保等独特优势和先进性。
目前,乌兰察布华为大数据云服务中心(一期)、内蒙古亚信数据港、同舟汇通北方大数据中心等11个数据中心项目纷纷落地乌兰察布市,总投资规模约492亿元,承载服务器规模约190万台。
南有贵阳,北有乌兰察布。中国“草原云谷”称号,乌兰察布可谓实至名归。
去年,乌兰察布市主办的2019大数据创新应用与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大会、2019草原云谷大数据安全高峰论坛等多场活动,让这座塞外小城的知名度在大数据的照耀下变得更为响亮。在距离北京300多公里、车程几小时的乌兰察布建一个大数据中心,已经在诸多科技公司的规划当中。
算起来,对于大数据产业的布局,乌兰察布市早在7年前就已经开始。
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大数据元年”。这一年,华为经过多次考察,决定在乌兰察布市建设北方云数据中心。
2014年,乌兰察布华为云数据中心开工建设,2016年7月投入运营;2017年,乌兰察布华唐大数据服务外包基地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同年,中联利信、同舟汇通等数据中心项目相继签约落地;今年7月,同方智能制造(乌兰察布)产业基地投产,标志着乌兰察布首个高端电子产品制造业项目投产……
千“数”万“数”梨花开,大数据是一颗巨变的“种子”,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生长”。
树高千丈,其根必深。乌兰察布市发展大数据的根基是什么?
年平均气温4.3℃,数据中心使用自然冷源制冷,同等技术条件下可节约能耗20%-30%;大风让乌兰察布成为优良的天然风场、国家重要的风电能源生产基地,大数据企业可享受全国最低电价;虽土地贫瘠,但地质结构稳定,是建设数据灾备中心的理想区域。曾经的“穷根”成了得天独厚的发展资源。不止于此,乌兰察布市还积极运用大数据为各大产业“赋能”,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助力脱贫攻坚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去年,我签了20亩红皮土豆种植订单,挣了7万多。公司给种苗,种好了他们负责卖,太省心了!”商都县大黑沙土镇大青沟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赵志满看到效益好,今年又签了30亩种植订单。
为何全种红皮土豆?商都县绿娃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武占江给大家解了疑惑:“我们这儿种出来的红皮土豆品质好,口感佳。上次的一场助农活动,只用3天就在网上卖出几万单红皮土豆!现在有了电子商务,足不出户就能将土豆、南瓜等农产品卖到天南地北。”-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
自2015年6月底商都县绿娃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开通“蒙绿娃”旗舰店后,网络销售占到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像“蒙绿娃”这样的扶贫模式,正在加速复制。乌兰察布市先后有9个旗县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物流分拨中心各11个,镇村(嘎查)电商服务点582个,覆盖率达44%。
为精准把脉,乌兰察布市还创新开发了精准扶贫大数据云平台。通过消除数据壁垒,平台能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医疗、社保、子女教育等情况,帮扶干部还可根据平台提供的致贫原因,提出脱贫对策,对接扶贫资源。
窥一斑而知全豹。在“大数据+”的加持下,乌兰察布市脱贫攻坚走出新路径。
天冷风大不仅催生出蓬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更为乌兰察布市带来全国唯一“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的响亮名头。
乌兰察布有“草原蓝宝石塞外神泉”美誉的岱海旅游度假区、集山水灵秀于一体黄花沟风景区、“天然氧吧”苏木山森林公园……有着“草原博物馆”之称的乌兰察布,具备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地理、资源优势,如今正孕育着巨变。
围绕打造“京郊草原·避暑之都”品牌,乌兰察布市深入实施大旅游战略,集中力量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上规模、出精品,产业集聚效应不断释放。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
“凉爽的气候已经成为乌兰察布市重要旅游资源,避暑康养、避暑研学、避暑地产正在成为避暑旅游新的增长点。”乌兰察布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蔡桂芳说。
搭载这趟“顺风车”,脱贫攻坚与生态旅游擦出激烈的火花:农村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又一“致富因子”被激活。
兴和县店子镇卢家营村的蜕变就是力证。
自治区最大人工林场苏木山森林公园,其脚下便是卢家营村。村路边古色古香的“苏木客栈”送走了一拨又一拨品尝美食的客人。
午后,身穿统一服装的5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樊二板还在“苏木客栈”的后厨忙着蒸馒头花卷,她笑着对记者说:“没有苏木山,我去哪挣这3000元的工资!”
数年前,卢家营村是偏僻闭塞、残墙断壁的破败村落,青壮年举家外出,老弱病残艰难留守。近年来,兴和县按照“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思路,依托景区建设运营,吸纳和带动景区周边村民就业创业,拉动餐饮、民宿、采摘、购物等相关产业兴起,卢家营村迎来了新生。
守着好风景,脱贫有“钱景”。2019年,乌兰察布市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4674户、10988人,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产业取得收入约573万元。
千帆竞发,竞相发展。在《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乌兰察布(集宁)成为与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并列的主要铁路枢纽节点城市,也是全国唯一一个非省会城市的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标志着乌兰察布开放型经济又添重要一翼。
七苏木中欧班列枢纽物流基地内,数百个集装箱整齐地排列在火车道旁的站台上,一列平板列车正在吊装集装箱,忙碌地准备这趟“出国之旅”;
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里,来自鄂尔多斯、大同的优质煤炭在这里完成洗选配加工,按照不同的定制需求发往全国各地的煤炭用户;
集宁现代物流园区中,来自俄罗斯、蒙古的客商在新雅宝路商城内忙着采购优质皮草服饰……
推进立体式物流网络建设,扩大开放合作“朋友圈”,乌兰察布市大物流格局越来越宽广。
发展现代物流业,能扩展带动上游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制造业和下游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快速发展,确保脱贫攻坚成色足、可持续。
目前,乌兰察布市累计开行中欧班列467列,其中返程85列,实现矿产资源进口和整装汽车、电商专柜出口零突破,全国首列俄罗斯葵花籽一站式入境,并落地加工。2019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5.6亿元,同比增长202.7%,增速位居全区第一。
曾经的乌兰察布“地上无草、地下无宝”,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灰头土脸”的马铃薯。
如今,走进乌兰察布,大有来头、现代范儿的项目比比皆是。大数据、大旅游、大物流拔节生长,多核支撑、多极带动、多点突破,正在重构乌兰察布发展新版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施佳丽 皇甫美鲜 韩雪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