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身边的榜样】丛里龙:阻击传染病的“排头兵”

查房,接诊患者,叮嘱患者用药……整整一上午,他没有半刻歇息,疾步穿梭在乌海市传染病医院各病房,就连坐下来接受记者采访也被打断多次。眼前这位身材高大、性格开朗的医生就是乌海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主任丛里龙。从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到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再到今年的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常年奔走于传染病治疗一线的丛里龙既是一名抗击疫情的“老兵”,也是如今乌海市传染病治疗领域的权威。

结核病、乙肝、艾滋病、梅毒等一个个听起来让人恐慌的传染病,构成了丛里龙医疗工作的日常。面对这些危险性极大的传染病,丛里龙没有退缩没有歧视,而是主动去接近感染患者,用尽所学全力救治他们,向病患倾注一名医生的爱心,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作为传染科医生,尽管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但看着传染病传播得到有效遏制,病人接受治疗重获新生,心中特别有成就感。”丛里龙说。

2008年,丛里龙开始负责乌海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为规范艾滋病治疗预防,他刻苦学习钻研并掌握艾滋病监测检验、防治技能,并积极与同事做好艾滋病健康教育,开展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咨询工作。多年来,凭借精湛的医技和一颗医者的仁爱之心,他赢得了很多艾滋病人的信赖,并与许多病人建立了深厚的医患关系。逢年过节他都要到患者的家里去看望,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开展健康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疾病的担忧和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艾滋病防治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职业,一些同事既赞叹他所做出的业绩,同时又为他担心,经常提醒他千万注意距离不要被感染。丛里龙则认为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医疗调查、临床治疗和随访工作特别重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工作,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若管理不当,会使HIV的感染者受到歧视或孤立,很容易激发感染者产生对社会不满和报复的心理,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一个不安定因素。”丛里龙告诉记者,一次他到一名艾滋病病患者家中回访,面对丛里龙亲切的握手,病人一下子泣不成声。病人告诉他,多少年来很多人甚至自己的一些亲人都因害怕而远离他,更没有人敢与他握手。听到病人这么说,他更是经常到家里看望他,拉家常,倾听他的心声,鼓励他面对现实,树立信心,积极接受治疗。

多年来,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乌海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抗病毒患者结核筛查率达100%,CD4T淋巴细胞检测达100%,病毒载量检测达98%、配偶筛查达100%。2020年,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一名艾滋病患者家庭还通过药物干预成功分娩一名健康宝宝。

如果医生是抗击疫情的“急先锋”,那传染病医院传染科主任就是“急先锋”里的“排头兵”。

今年2月2日,乌海市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丛里龙第一时间签下请战书,带领疫情救治小组成员踏入隔离病房。作为救治组组长,他全身心投入救治患者。穿着防护服笨拙又不透气,不出半个小时,就已浑身湿透,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造成的浪费,他们6个小时才去一趟卫生间。因为每天没有固定休息时间,常常一天就吃一顿饭。在他们团队中,很多护士都是90后年轻人,抽出时间,丛里龙还会不断地对大家进行鼓励和健康宣教。“只要看到丛主任,听到他的声音,我们抗击疫情的信心就会变得更加强大。”护士陈旭说。也是在医院隔离病区通道,丛里龙身穿防护服,面对鲜红的党旗,在特殊时刻、特殊地点,以特殊方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乌海市2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不到一个月全部治愈出院,乌海市成为自治区首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的盟市。包括他在内的第一批进入隔离治疗区的12名医务人员也在连续工作34天、隔离医学观察14天后,终于与家人温暖相拥。(记者郝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