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渴望关爱“针心针意”邀您来守护留守儿童

认真读书

我们都是好朋友

学习热情高涨

认真书写

我们是最棒哒

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父母残疾、单亲……这些孩子虽然家庭情况特殊,但是他们乐观努力、怀揣梦想,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扶,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近日,由《北方新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的“针心针意”大型暖冬公益行动走进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3所乡村小学。

音体美课匮乏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统统都吹散……”12月18日上午课间,清水河县窑沟乡黄河东岸的宽滩小学传来优美的歌声,这是该校四年级学生乔艺丹和同学在唱歌,他们嗓音洪亮,面带微笑,沉浸在自己的歌声里。这首歌是前一天的送教老师教给他们的,乔艺丹很是喜欢,一下课就和好朋友一起唱。

走进宽滩小学,映入眼帘的是干净宽敞的校舍,和与校园规模不成比例的学生人数。宽滩小学是窑沟乡唯一一所乡村寄宿制小学。该校校长王祥告诉记者,学校目前仅有学生13名,涵盖一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和学前班共4个班级。学生们的家庭情况都很特殊,或为留守儿童,或是父母离异,或是父母残疾。学校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都有专职老师,就是没有体育、音乐和美术老师,一直依靠清水河县第三、第一小学每周一次的送教下乡,完成教学任务。

“上学很有用,可以改变我的前途,可以改善我和父母的生活。”一脸稚嫩的乔艺丹,说起话来却是思路清晰,抱负远大。她告诉记者,她家就住在宽滩村,父亲做了心脏手术,母亲有腰间盘突出,都不能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只能靠种地为生,加上家中还有一个读大学的姐姐,生活负担很重。但是她感觉很幸福,因为姐姐上了大学,有了希望,她也要像姐姐一样,上大学找工作,努力改变家里的生活现状。

“我很喜欢唱歌,如果有可能,我以后想从事和唱歌有关的职业。”乔艺丹憧憬着未来。和她一样,学校里其他家境不好的学生也都有着各自的理想,希望有一个好的未来。

“教育的硬件设施投入很多,也很到位,孩子们缺少的是关爱,所以,乡村老师的职责不单单是教学,还要有一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上。”在该校支教了一年的李万成老师深有感触,他在平时除了教学,还帮助住宿学生的生活,和学生谈心……

心理上需要呵护

“孤单、自卑、自暴自弃,孩子们的这些心理情况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学识,还需要陪伴和关爱。我们很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和管理……”12月18日中午,阳湾子小学校长聂日亮看着校园里嬉笑打闹的17名学生,也是全校仅有的17名学生,眼里满是心疼。

阳湾子小学坐落在清水河县北堡乡阳湾子村,学校里的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很多孩子一年都见不了几次父母。还有一部分孩子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周末没人接,一来学校就是几个月,吃住在学校,孩子的衣服也都是学校老师给洗。

“那两个姑娘是我们学校的‘才女’,学习努力也聪明,可惜家庭情况不好。”聂日亮指着正在玩耍的敏敏(化名)无奈地告诉记者,孩子的父母离异又再婚,而且又育有一个孩子,很少回来看她。母亲则在敏敏很小的时候就走了,再也没回来过,所以敏敏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

和敏敏一样,家庭情况特殊不能与父母团聚的孩子还有很多,聂日亮清楚地知道每个孩子的情况,他看着眼前的孩子们,心疼却无能为力,嘴里也总是嘟囔着:“孩子越来越少是好事,说明条件好了,都去县城上学了,能来这个学校的,都是家庭不幸啊!”

全校仅有6名学生

“孩子生病了,我替孩子来介绍一下情况。”12月18日下午,韭菜庄小学学生浩浩(化名)的父亲拄着拐棍,摸索着来到学校。浩浩患有唐氏综合征,他的父亲年轻时发生意外导致双眼失明,母亲在生下浩浩后就离家出走了,现在浩浩一家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爷爷奶奶种地所得。

“现在全校只有6名学生,每个学生背后都有特殊的家庭情况,其中有一半的学生还身有残疾。”看着偌大的校园里奔跑玩耍的5个学生,校长苏满贵介绍学校情况时,也是满脸无奈。苏满贵说,因为学生人数太少,所以就开了复式班,将所有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其中包括2名六年级的学生,1名二年级的学生和3名一年级的学生。这3名一年级的学生中,2名是语言障碍,1名是智力障碍。“上课过程中,就会有学生便在了裤子里,老师还要停下来给孩子换洗……”该校数学老师土银旺告诉记者,全校5名老师不但负责教学,还要给孩子换洗衣服、烧锅炉、特殊看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名六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中学,一名二年级的学生也打算转学,今年也没有即将进入一年级的新生,届时该校将只剩下3名特殊儿童。

“农村学校消失是一个趋势,就算只有一名学生,我们也要坚持守护。”有着36年教龄的苏满贵见证了这所乡村小学的兴与衰。

【爱心继续】

2020“针心针意”暖冬公益行动还在继续,如果您也想献爱心,您身边也有需要帮助的儿童,请联系我们。目前,活动捐赠热线同步开启,有需要捐赠棉衣、帽子、文具等爱心物资的爱心人士,或者是有音、体、美等教育资源以及一些精神文化生活资源的爱心企业,亦或是想“一对一”结对帮扶的爱心人士,可直接联系我们,或将爱心物资直接邮递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内蒙古日报社大楼4楼记者部,接收电话:15004716748,联系人:刘女士。(文/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马丽侠 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牛天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