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记得2019年岁末,很多人在喊“我太南(难)了”,现在回看,似乎喊得早了点。走过2020,你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难。
春节假期刚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就开始笼罩。一个小区封了,一条路封了,一座城封了。
商场封闭,餐馆关门,影院歇业,公交停运。没有一个春节,城市是这样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远方武汉同胞的遭遇让人揪心,新闻里每天更新的数字让人担心,家里闹脾气要出门的孩子和老人让人操心。
封锁(Lockdown),被牛津词典评为2020年度热词,也成为人类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的永久疤痕。
封锁,有的人暂停了学业,有的人失去了工作,有的人搁置了生意。前路漫漫,生活要怎么继续?
逆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待在家里不出门就算是“为国家做贡献”,有人必须向着危险逆行。
乌兰察布市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疾控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连轴转做着核酸样本的检测。
还有,高速路口的交警,小区门口的社工,服务居民的红马甲志愿者,街头巷尾的清洁工。
当然,更别说身着白大褂的医务工作者。
1月28日,乌兰察布首批16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支援。2月16日,第二批32名援鄂医疗队员出发启程。
走时,他们是白衣为甲的“逆行者”。
4月3日、4月16日,首批、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分别凯旋。
回来,他们是万众爱戴的英雄,整个城市被他们感动。
2020年的眼泪,一半“流”给不幸遭受新冠病毒折磨甚至丧命的患者,一半“流”给迎难而上、逆向而行的医务人。
复
前路漫漫,生活需要继续,生活必须继续。
“封锁”和“逆行”,让疫情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控制。复工复产、“六保六稳”,关乎每个家庭。
凉城县10万头奶牛生态养殖示范园区落地;
七苏木保税物流中心(B型)运营;
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开工;
助力旅游复苏,始发直达北京的高铁开通;
“源网荷储”示范项目暨三峡现代能源产业园奠基……
工地上、工厂里重新响起的隆隆声,以前从未觉得这样动听。
困难重重,但脱贫攻坚的步伐依然坚定,全市29.1万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
生活也逐渐恢复。
商场营业了,餐馆开门了,公交营运了,受冲击最大的影院也迎来复映。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激起了人们的消费欲望,提振了市场的信心。
大、中、小、幼学校陆续复课,快把家长逼疯的“神兽”终于“归笼”。
我们都知道,胜利来自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新
从“隔离”到“远程”,疫情加速了中小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
依托乌兰察布大数据优势,“乌丽吉”横空出世,扫码通行为疫情防控提供了便利。
2020年,干部直播助农已经不算新闻。察右前旗老圈沟乡三股泉村贫困户郭海军,成了直播带货的“网红”。
从“网购”到“网售”,乌兰察布不满足于只做网络上的消费者,也乘“直播带货”新业态东风,将优质农特产品卖到全国各地消费者手中。
“直播带货”被《咬文嚼字》评为2020十大流行语之一。
这些新词也很火,社交距离、健康码、居家办公、数字人民币、无接触配送……它们标注着疫情对人们生活产生的改变,也展现出人对环境的强大适应性。
这几个词对乌兰察布来说很新。枢纽经济、绿色经济、区域经济、现代能源经济,加上前面提到了数字经济,2020年市委政府提出的“五大经济”勾勒出乌兰察布产业未来发展的蓝图。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即将开局,新的奋斗路线已经明确。
梦想在困难中孕育,斗志在逆境中愈勇。
现在,我们可以说,艰难的2020,我们一起走过来了!
心中有光,何惧山高路长!
再见2020!你好2021!
-文/本报记者于澎-图/本报记者常晓萍张晓鹏唐璇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