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巧手幻化 抟土塑人

慈祥的草原额吉、雄壮的蒙古族汉子、筛簸箕的农妇、咧嘴笑的小姑娘……这些生动传神的泥塑是兴安盟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制作工艺传承人刘淑琴捏出来的。一块不起眼的泥巴,在刘淑琴的手里,就像被斌予了灵性,通过揉捏、雕刻、涂色,在指间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在作品中捏绘出民族团结一家亲。

从历史人物,到憨厚、淳朴的蒙古族同胞,再到象征农业文明的汉族农妇……刘淑琴的作品整整齐齐地在工作台上依次排开,每一个泥塑人物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刘淑琴的泥塑世界里,各族儿女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共同成长在北方大地上。

刘淑琴年近60岁,一块儿不起眼的泥巴,她一玩就玩了半辈子。“泥塑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技艺不能丢,我想把泥塑传承下去。”刘淑琴说,她不希望民族文化和技艺断代,想让孩子们也喜欢上“玩泥巴”,体验到泥塑的魅力,让这项古老而又淳朴的技艺传下去。(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实习生 齐腾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