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强大国内市场的基础在“大”,关键在“强”。不仅要有庞大的市场规模,而且要有良好的成长性和创新性。需努力形成供求相互促进、创新驱动强劲、软硬件环境完善、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与全球市场高效联通的内需市场,更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强韧的市场基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强发展的活力和韧性;有利于为创新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变革;有利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提供重要支撑;有利于增强我国市场的吸引力,凸显竞争优势,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为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增长提供动力。
面向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就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等提出进一步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围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切实发力,抓住关键问题实现重点突破,不断取得新进展。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具备良好基础
强大国内市场的基础在“大”,关键在“强”。也就是说,国内市场不仅要有庞大的市场规模,而且要有良好的成长性和创新性,更重要的是形成供求相互促进、创新驱动强劲、软硬件环境完善、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与全球市场高效联通的内需市场,从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强韧的市场基础。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超大规模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比较优势,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具备多方面的良好基础。
我国消费市场持续扩张,提质扩容和模式创新的动力强劲。我国已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国,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41.2万亿元。近年来,我国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服务消费、健康消费、文化消费、共享消费、绿色消费、数字消费等不断涌现,消费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为“十四五”时期全面促进消费、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供给调整加速,新兴领域投资增长显著。201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6.1万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规模最大,特别是高技术和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这不仅有利于“十四五”时期继续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也将更好地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营商环境逐步向好,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不断迸发。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准入门槛持续降低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较快,其创新潜力也加快释放,新兴技术研发、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创新已从探索期进入加快发展期,大量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这些都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注入了创新动能,将逐步实现“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的目标。
市场吸引力不断提升,在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其巨大的市场吸引力已经显现出来。2019年,我国货物、服务进口额分别为20771亿美元和5006.8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10.8%和8.6%。同时,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对外投资国家,涉及制造业、服务业及基础设施等领域,对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抓住关键问题实现重点突破
“十四五”时期是推动国内市场实现“由大变强”的关键阶段。客观地看,目前我国国内市场距离强大国内市场仍有差距,以强大国内市场促进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还面临不少体制机制约束。特别是消费增长潜力释放尚不充分,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较为滞后,交通、水利、能源、公共卫生、生态环保、农业农村、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制度型开放的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我国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也需进一步提升,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和市场治理能力有待提高。
更好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一步挖掘和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和优势,畅通国内大循环,完善有利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相关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具体来看,需重点实现几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目标,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着力促进消费品质提升,加快发展服务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转型;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快改善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鼓励消费创新和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开辟投资新空间,加快构建规模巨大、层次完善、创新活跃的强大内需市场。
二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以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建设物流枢纽为抓手,积极开拓城乡市场,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打造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现代流通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重点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三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适应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多元化供给体系,重点是促进制造业升级和加快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既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改善需求、又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服务消费。进一步放宽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准入限制,支持社会力量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基础设施系统化和智能化建设,增强市场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
四是营造宽松开放、激励有效的发展环境。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通过国内市场要素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创新,促进国内大循环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五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大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市场的开放力度,促进国内外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建立有利于在全球范围配置和利用资源的规则体系,深化国内国际市场的接轨程度,努力把我国市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市场”。
(王微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