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培训,我更加全面理解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同时也进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我对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备课有了更具体的认识。种子教师培训必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刚刚结束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使用三科统编教材“示范性种子教师”第一期培训,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蒙古族学校一年级语文教师陈塔娜收获满满。她说:“今后,我一定要以‘四有’教师为目标,不断提升自我,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据了解,为提升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三科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我区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专项方案。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武秀珍介绍:“首先,我们建立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教研指导机制,多措并举分级分类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包括三科教师全员培训、卓越教师培训、新任教师岗前培训以及教师学历提升进修等。我们从全区近5000名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三科教师中,遴选了300名种子教师,开展为期2年的‘示范性种子教师’培训,就是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提升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教学水平。此外,我们还采取普通学校与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结对共建、互派教师、联合教研、集体备课等方式,提升三科教师理解课标、把握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等施教能力。”
武秀珍还介绍,为保证教师有充足的培训提升时间,原则上设置了6年过渡期。过渡期内,教师身份、现聘职务等级、工资待遇保持不变。针对经过各种培训仍难以胜任教学岗位的,各盟市制定转岗办法,根据教师意愿和本地实际,按照“人岗相适”原则,在教育系统内调剂。对患有重大疾病或接近退休年龄的,给予妥善安置。
“除去组织三科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的各类培训,我们已制定了三科教师培训方案,将通过专家讲座、课例研讨、优秀教师授课示范、专家学员共同备课、学员实操展评等方式,组织全市三科教师进行以思想政治认同为主题的专题理论培训、学科专业培训和教学技术应用培训,第一期培训将于2月下旬启动。”包头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文科介绍。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初一语文教师苏日古格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开始,她参加的校级、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培训从没间断过,“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还对我们学校结对帮扶。经过这大半年的培训帮扶等,我对统编《语文》教材的把握更准确了,对文言文的理解也有了很大进步。”苏日古格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志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