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海林都之燃情岁月》拍摄现场,剧中蒙古族女孩儿在撮罗子前跳舞。李明轩摄
图为《海林都之燃情岁月》在根河市开机,剧中鄂温克族人带着驯鹿迁徙。图布信摄
图为《海林都》拍摄现场,鞠萍姐姐与小主演合影留念。李宗刚摄
图为《海林都》拍摄现场,唐国强看摄影师镜头回放。李宗刚摄
图为《海林都之燃情岁月》剧照。图布信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3月15日电题:电影《海林都》三部曲:讲述内蒙古人心里的民族团结
中新网记者张玮
以“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草原额吉都贵玛为原型,讲述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三千孤儿入内蒙”故事的电影《海林都》,日前在第六届亚洲国际电影节“先睹为快系列”环节成功展映。
《海林都》包含三部曲,分别通过“三千孤儿入内蒙”“治沙队员与沙漠做斗争”“开发建设大兴安岭”三部电影,讲述内蒙古人民心里的民族团结故事。
20世纪60年代初,饥荒肆虐祖国大地,南方多地的孤儿院面临粮食不足的威胁。内蒙古党委、政府主动将这些孩子接到内蒙古抚养,从江南到塞北,历经3年的“生命迁徙”,共有3000余名孤儿被送到内蒙古抚养。
海林都,汉语意为爱之歌。2019年11月16日,《海林都》首映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首“爱之歌”随即唱响全国各地,票房累计4659.1万元。
如今,曾抚养过28个孤儿的草原额吉都贵玛已年近耄耋。她常常会翻看当年照顾孩子们的照片回忆:那时19岁的她在四子王旗保育院负责28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其中最小的才满月,最大的只有6岁。在她的悉心照料下,28个孩子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
锡林郭勒盟牧民莫日根其其格是3000多名孤儿之一,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几度哽咽:“我3岁来到草原,是蒙古族阿爸、阿妈省吃省穿把我抚养长大,给了我亲生父母般的爱。电影《海林都》描述的生活和我小时候经历的一模一样。”
《海林都》这部蒙语电影所述的大爱故事也获得国际认可,分别斩获第11届艾德怀国际电影节“最佳国际故事片”“最佳故事片摄影”;第53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法国戛纳丝绸之路电影奖“最佳剧情片”;德国巴伐利亚奥格斯堡Mabig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土耳其安塔基亚电影节“最佳编剧”“最佳摄影”等多项大奖。
内蒙古蓬勃发展的历史是由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故事谱写而成。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阿拉坦仓曾表示,民族团结就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
《海林都之燃情岁月》是《海林都》三部曲的第三部,是中国首部反映内蒙古大兴安岭开发建设的影片,于2020年8月份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机。
“目前,影片初剪已经完成,美国好莱坞方面正在进行作曲配乐工作。预计5月份前完片,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电影《海林都之燃情岁月》导演格日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格日图介绍:“这部电影主要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开发建设历程为背景,再现70多年来汉族、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生活在大兴安岭林区的林木工人们,从携手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大量急需木材,到‘天保工程’后放下伐木斧锯争做护林人的故事。”
在格日图看来,这部电影是展现林区人民用无私大爱撑起“绿色天空”的最好体现。
据悉,讲述治沙队员在与沙漠做斗争的过程中收获希望、幸福,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动人故事的《海林都2》,也在筹拍过程中。
像《海林都》三部曲讲述的一样,从“天苍苍,野茫茫”到繁华都市、高铁飞驰……在内蒙古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民族团结、守望互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世代深埋在每个人心里。(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