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负责人在介绍新冠疫苗接种有关情况时称,目前中国已有超过1亿人次接种了新冠疫苗,接种人次最多的一天是3月26日,达到611.9万人次。
1亿人次接种新冠疫苗,距离在中国国内形成群体免疫的局面,还有相当的距离。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如果中国实现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新冠疫苗的接种率要达到70%~80%,即大约有9亿至10亿人接种了新冠疫苗。这样看来,即使以3月26日接种人数最多累加,达到群体免疫的目标,最快也要到明年上半年。
群体免疫局面的形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制约着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在世界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群体免疫局面形成的速度,实则已经成为不言自明的竞争状态。国家或地区间免疫落差的存在,依然有可能导致新冠病毒的大规模传播,因此实现群体免疫目标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推进。
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各地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人群的接种工作,集中力量在疫情发生风险高的大中型城市、口岸城市、边境地区来开展接种,并据此先期安排了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高等院校的学生和教职工、大型商超的服务人员等人群接种疫苗。现阶段,各地正稳步推进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等人群接种。根据中国目前城镇人口分布及其流动情况,新冠疫苗接种的数量虽日益趋近群体免疫的基本线,但其工作开展的难度并不会减少,甚至还要增加。
显然,对流动性较大的民众群体疫苗接种的组织工作异常重要和关键。对此,除了要拓展接种服务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接种点和接种台数量外,还应将流动人口的用工单位纳入疫苗接种的组织网络中,加强部门联动。当然,接种疫苗只是第一步,有关部门应该随时随机对不同批次的疫苗进行接种效果抽查,掌握疫苗接种的整体效果,进而有针对性地监督疫苗的生产和运输,如此方能对群体免疫局面是否真正形成做出正确判断。
(作者:杨朗,系媒体评论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