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等提出了要求。这为我们更好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在此进程中,需牢牢抓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一)
什么是现代产业体系?怎样理解现代产业体系?
我们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指各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及网络体系。其主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网络化融合化发展,各产业之间能够较好地融合互动,互相支持、互相促进,比如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二是生产方式现代化高级化,有比较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效率,可以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三是生产过程绿色化,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一个国家的产业体系是不是先进、是不是现代化,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主要产业能否提供较高的附加值,能否为劳动者提供较高的报酬,能否保持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从这个角度看,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需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关键。
国际产业竞争的主要领域是制造业。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一国的制造业强,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就可以有较大的话语权;一国的制造业弱,特别是一些重点产业存在“短板”,就有可能被竞争对手“卡脖子”。在经济的主要产业中,服务业虽然比重高、规模大,但其一般具有生产地和消费地同时发生的特点,且服务业的主要消费者是境内群体,并不容易形成主要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交通、教育、金融等各种形式的服务贸易加快发展,但服务贸易的规模仍远小于货物贸易。相比之下,制造业具有生产规模大、生产技术进步快、较少受资源条件限制等特点,是国际竞争的核心领域。
制造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人民福祉。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要求解决温饱问题,而且要求物质和精神产品的供给质量不断升级,这对各个产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实地看,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需要制造业提供有力支撑;包括医疗在内的许多服务行业的发展质量,也与制造业的发展质量息息相关;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升级改造等,都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产业分工优势不断巩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基地和产业集群,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制造中心。但也要看到,我国制造业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在劳动生产率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业基础能力相对较弱,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可见,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关键是要回答好如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个问题。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发力:
一是扎实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产业基础能力,是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产业安全的核心环节。对此,需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凝聚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力进行集中攻关,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的短板,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健全产业基础支撑体系,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为我国传统产业升级和保持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大量的传统产业需继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对此,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要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的建设,为有效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支撑。
三是加快形成高效协调的体制机制。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关键是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为支持,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持续驱动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金融的保障,现代金融能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便捷、功能多样、成本合理的融资服务;人力资源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提高其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能为形成人力资本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循环筑牢基础。
四是优化区域产业格局、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经济规模大、产业配套强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优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需要引导区域差异化发展,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这样才能集中优势资源培育世界一流大企业,进而打造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个“拳头”产业。
五是坚持参与全球分工、深化全球合作。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经济一体化高度发展的阶段,未来我国在制造业发展中、在全球分工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要通过做优做强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同时也要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制造业产业链的整体提升,促进我国制造业不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许召元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