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迈好第一步 见到新气象】瞄准新材料 提升“稀”引力

“眼下,随着3C高端消费品组件市场需求量增大,只有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推进3C系列产品磁材二期生产车间建设,才能提升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看着正在满负荷运转的3C系列产品磁材生产线,包头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范立忠欣喜地说。

位于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包头汇众磁谷稀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两条百米长、每条线仅3人作业的全自动电镀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企业自投产以来,日产能已达到2吨,不仅满足了包头及周边企业的电镀加工需求,还吸引了广东、宁波等国内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厂家前来电镀加工。

“基地落成前,电镀加工技术在包头一直是‘卡脖子’难题,包头的稀土产业也很难做成终端产品。基地落成后,不仅打通了稀土行业向终端迈进的瓶颈,还解决了过去在家门口给稀土钕铁硼材料做表面处理难的问题,填补了包头稀土无电镀的空白。”汇众磁谷总经理安永平说。

稀土高新区布局稀土全产业链,建成全国电镀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包括45栋生产车间。

随着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专注稀土永磁材料研发、生产的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慕名而来投资建厂。“包头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完善的基础配套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不仅加快了企业项目建设、投产达效的速度,还为企业发展下游产品、早日占领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副总经理张德文说。

稀土高新区紧紧围绕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补齐技术短板,促进稀土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扩链”,大力推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智能制造技术与稀土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稀土产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统计显示,2020年,稀土高新区稀土新材料产值占稀土产业总产值比重接近50%,产量连年保持在20%以上增速。特别是永磁材料提质增效较快,永磁材料产值占新材料产值比重达到90%。

稀土高新区稀土和高新技术产业局局长李志锋告诉记者:“今年,我们预计36家规模以上稀土新型材料企业将实现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同比增长35%;计划实施总投资155.7亿元的37个亿元以上新型材料项目,力争年内竣工25个以上;计划新引进新型材料项目25个以上,协议投资额320亿元以上。”

作为全国最大稀土产业集聚区、发展领航区,在由稀土原材料为主向稀土新材料及终端应用的质效提升和由稀土新材料输出向精深加工、打造品牌转变的转型过程中,稀土高新区突出区域和产业特色,依托科技创新之力,推动稀土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李志锋介绍说,今年,稀土高新区将实施总投资125.15亿元的稀土重点项目32个,重点推动总投资20亿元的金力永磁高性能材料、总投资5亿元的大地熊稀土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强稀土功能新材料制备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发,加快推进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内蒙古中心、世界级稀土产学研创新基地建设,突破一批稀土领域核心技术,促进稀土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全力打造千亿级稀土产业集群。

“我们还将全面布局稀土产业‘数字工厂’,加快稀土新材料企业向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的生产制造规模转变,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稀土高新区工信安监局局长吴铁山说。

目前,稀土高新区拥有包头稀土研究院、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4大稀土科研院所;成立了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上海高校十校材料学院联盟包头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引进了“稀土硫化物及稀土光源”院士工作站,稀土科研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向平 实习生 贾婷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