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区不断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积极健全完善护理服务体系,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拓展护理服务内容,着力推动护理事业健康发展。截至2020年6月底,我区在册护士达到81972人,比2015年增加20748人。
广大护理工作者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力军。“十三五”期间,全区各级医疗机构按照深化医改的工作要求,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创造条件保障临床一线护士队伍质量、数量。
为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全区各级医疗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积极建立完善护士培训考核制度,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继续教育模式,分层次、分批次对在院护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着力提升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各地还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通过薪酬分配、培训、职称晋升等向一线护士倾斜,提高夜班津贴等措施,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稳定和发展了临床一线护理队伍。
“大爷,等输完液,您歇一歇。一会儿我们还要给您拔罐呢。”在内蒙古中医医院针灸科病房,护士长王慧梅亲切地叮嘱患者。“我们在学校学的都是西医护理知识,来了医院后才开始接触中医护理技术。”王慧梅说,这几年,医院通过“内训外送”让护理人员学习掌握专科护理技术,通过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有力地提升了护理“温度”,切实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感受和满意度。
“我要为他们点赞!她们不仅医疗技术好,服务还非常周到。”几天前,家住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王先生通过内蒙古人民医院的网上预约平台,为母亲预约了上门换药服务。“没想到第二天就有2名护士来到家里,为我母亲进行了伤口清创处理。”王先生高兴地说。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占国说,老年人的护理、安宁疗护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护士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全区各地不断推出新举措,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拓展护理服务内容。
2019年,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为试点盟市,探索适合我区区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服务模式、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制等。各地还将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相关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建设中,充分发挥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推进形成以三级医院为技术支撑,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为平台,居家为基础保障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将机构护理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为群众提供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等服务。(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文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