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内蒙古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注定不凡。
在这一重要历史单元,变与不变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变化的是: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和全球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在低迷困顿中艰难徘徊,全球工业经济屡遭重创。
不变的是:牢记使命的内蒙古以工业转型升级深入破题,从容应对关乎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考验。
破题之路上,内蒙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步履铿锵激越,工业经济迎来重构发展版图、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历史新纪元!
工业转型赢得发展
时间有色彩吗?
时间本无色彩。然而,十八大以来,黄河“几”字弯区域的经济却色彩斑斓。
这里,云集着诸多支撑全区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内蒙古制造”乳白色的牛奶、乌黑的煤炭、银灰色的钢轨和各色高端化工产品闻名遐迩。
这里,现代化煤城鄂尔多斯、世界钢轨基地包头、中国乳都呼和浩特“三足鼎立”。
内蒙古社科联副主席朱晓俊如此评价:“呼包鄂三市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形成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呼包鄂的转型发展,是一个缩影。
其它盟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工业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推开新时代的大门,内蒙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奋勇争先的历史逻辑中继往开来,向着光辉灿烂的前程砥砺前行。
全区绿色矿山增至381座,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集约发展开启了化石能源生产史上的黄金时代。
全区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3内蒙古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绿色工业基地。
全区千万吨级绿色煤矿产能占比高达43%,单矿平均产能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集中集聚成为煤炭工业发展主题。
历史,不负于行者。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在工业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时段,在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的激情演进中,包钢二号高炉等曾为经济发展立下赫赫战功的工业装备光荣退役。
这一时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劲风吹拂下,内蒙古形成产业多元、产业升级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经济向低碳循环绿色蜕变。
这种演进与蜕变,集中体现在工业规模化发展、结构性改善、绿色化突破中。
规模扩张是主基调“十二五”以来,全区工业经济总量每五年上一个千亿元台阶,总量现已突破5500亿元。
后劲增强是大趋势仅“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投产重点工业项目1240个,完成工业投资9000多亿元。
供给侧改革是主动力近五年,全区化解煤炭过剩产能4639万吨、钢铁过剩产能346万吨……内蒙古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开创工业未来。
结构优化是主旋律全区煤电一体化比重高达90%以上,煤电铝一体化比重增至80%以上,稀土钢、稀土磁性材料产能全球第一,风力发电量全国第一。
结论一目了然:赢得发展,内蒙古从工业高质量发展激情启航!
工业转型昭示明天
时间有重量吗?
时间本无重量。然而,十八大以来,伊利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工业大礼包。
进入2021年5月,一条官方消息震惊全球乳品行业
2020年,伊利营业收入增至965.24亿元,直逼千亿元,净利润增至70.78亿元。
令人震惊的理由无比充分:在全球不少企业“大鳄”遭遇灭顶之灾的2020年,伊利增长堪称世界乳企“独一份”。
赢得“独一份”的原因令人叹服:“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守品质提升、创新发展的企业信条,是伊利高质量发展的真正密码。”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公开表态。
密码背后的真相引人入胜:2014年至今,从“全球乳业十强”一路闯入“全球乳业五强”阵营,伊利营业收入平均每年上一个百亿元台阶,每年赶超一个世界级乳业巨头。
何止是伊利?
经历疫情严重期间的短暂冷清后,2021年的内蒙古常盛制药公司早已热闹起来,重型卡车每天进进出出,运进的是淀粉乳等制药原料,运出的是阿莫西林、氨芐西林等原料药。
千万不要小看这条产业链,仅生产原料药一个环节,已累计实现2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属战略性新兴工业领域改天换地的大事件。
这个“大”,更在于其全球化“野心”:目前,常盛制药40%的原料药出口美国、印度等国家,60%的原料药销往国内。
又何止是常盛制药?
内蒙古华能伊敏煤电有限公司利用煤电一体化工艺,创造性地实现了煤、电、水、灰、土的循环利用,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源。
这个“创造性”,将一场工业“嫁身”绿色的好戏演绎得淋漓尽致
坑口煤炭通过32公里全封闭输煤皮带,直送电厂用于发电;
电厂发电产生的灰渣通过总长7公里封闭胶带,输送到灰仓;
灰渣与采矿剥离物混合后,回填到采空区用于绿化培土奠基;
厂区废水和循环水经过污水处理厂,生成矿区植被绿化用水;
通过锅炉排渣技术改造降低灰渣含炭量,进而降低煤耗电耗;
建成抽汽集中供热项目,供热效率提高30%,年节煤10万吨;
……
一番脱胎换骨的转型,让伊敏成为国内煤电一体化发展中屈指可数的佼佼者,所属千万吨产能的矿山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座上宾。
企业发展里程碑上,铭刻着内蒙古工业经济的辉煌发展史。
今天,内蒙古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十三五”至今,全区创建绿色工厂102家、绿色供应链4条、绿色园区15个。
今天,云集众多工业企业的内蒙古工业园区总产值增至万亿元以上,产值超百亿元的园区增至33个。
结论不言而喻:企业与园区发展,折射出全区工业绽放光芒的昨天与今天,深刻昭示着内蒙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工业转型奠定未来
时间有味道吗?
时间本无味道。然而,十八大以来的8年多,内蒙古在工业领域创造的财富,犹如甘甜醇香的美酒,回味无穷!
8年来,全区煤电工业下游构建形成煤灰制砖、炉渣制取环保填料、煤矸石燃烧发电、煤电余热供暖发电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8年来,全区铝加工领域构建形成“高铝煤灰-铝-铝轮毂”“电解铝-铝边角料-铝箔+合金铸件”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8年来,全区能源、钢铁产业下游构建形成“废水回收净化-农业灌溉+矿山绿化用水”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8年来,全区生态环保企业以风积沙、秸秆和污粪、煤气为原料制取晶硅、化肥、沼气等,用于工农业循环利用。
“工业循环化、绿色化、多元化转型,让内蒙古工业稳住了发展基本盘。”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曹永萍说。
刚刚出炉的数据,最具说服力。
今年1-4月,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的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成倍增长,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85.5亿元,增长9.3倍。
8年多,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浪花一瞬。然而,就是这8年多,内蒙古留给未来的工业转型传奇纪实故事,堪称光耀千秋!
转型中,“绿”含量的提升,见证着内蒙古工业的光明前景!
8年来,全区装机容量600兆瓦以上超临界绿色火力发电机组逐渐成为火电主力军,电力工业煤耗、水耗全面下降。
8年来,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中,电力、化工、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占比持续下降,低耗能行业占比持续上升。
转型中,新动能推动内蒙古工业之船驶向更加壮阔的航程!
8年来,全区现代煤化工、非煤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快于工业经济整体增速。
8年来,全区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节能环保四个产值超百亿元产业集群,稀土、硅和现代煤化工产品已抢占市场制高点。
转型中,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内蒙古工业流芳后世!
8年来,全区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逐渐形成集群化发展阵容,烯烃产能已超300万吨,居全国第一。
8年来,在钢铁、冶金工业领域,我区批量产出高铁钢轨和稀土钢、电子用铝材等众多新产品,工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8年多,是意味深长、奠定未来的时间单元努力与辉煌在内蒙古工业史上留下璀璨夺目的一页,也为未来开启了新的章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