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屈振年(前排中)在突泉镇永宝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张丽莎摄
“屈书记真是个细致的人,每次来我们家,都要跟我算收入账。”李大爷说,自从听了屈书记的意见开始养牛,家里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好。“现在我的14头牛个个膘肥体壮,一年收入7万多元没问题。”突泉县太平乡赛银花村李喜春乐呵呵地说。
这几年,李喜春受益于突泉县“扶贫扶产业·牧业再造突泉”工程,依靠自己的勤劳双手迎来了晚年的幸福生活,还成为了全县的养牛明星,他的脱贫致富事迹更是在媒体频频刷屏。
眼下,突泉县得益于“扶贫扶产业·牧业再造突泉”工程,而像李喜春一样靠养牛过上“牛”日子的农民就有21320户。“人均一头牛,吃穿不用愁;人均两头牛,买车又住楼;人均三头牛,小康富流油。”是养牛户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让突泉县人民脱贫迈进小康,过上幸福生活,一直是屈振年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的微信名字“幸福突泉”,更直观地折射出他浓浓的民生情怀。
任县委书记6年来,屈振年和县委班子在民生领域实施一系列新举措,一步步将建设幸福突泉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不仅让突泉县摘掉了国家级贫困旗县的帽子,还让突泉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屈振年提出并组织实施“牧业再造突泉”工程,引导全县农户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实现农村常住人口人均一头牛,推动肉牛存栏总量达到12.3万头,让传统农业大县向农牧业强县迈进,突泉县成为蒙东地区最大的安格斯牛养殖基地和全盟最大的奶源基地的同时,让养牛户牵着牛鼻子奔向好日子。
全县牛存栏从2017年底的2.8万头发展到目前的16.8万头,牛存栏3年年均增速达到75%,农村常住人口实现人均一头牛,带动2万农户年增收1.6万元,3000多贫困户年增收1.1万元。
民生无小事,点滴见初心。为了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屈振年在全县干部中开展了乡村振兴·服务群众“六项工程、六到村户”工作,让全县3800余名机关干部与4.8万余常住农户建立定向帮联关系,让群众的困难有人帮,群众的愁有人解,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圆困难群体的安居乐业梦,在屈振年的推动下,“十三五”期间,突泉县完成县城棚户区改造2643户,农村危房改造16037户,城镇新增就业近1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25万人次,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让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安居、乐业、幸福的新生活。
当看到小区门口建起了设施农业大棚,易地搬迁脱贫户王芳心中的担忧终于落了地。一直担忧“搬迁后没有挣钱的门路怎么生活”的她,放开手脚,在醴泉小区扶贫就业基地内承包了10栋设施农业大棚,给她带来了可喜的收入,让她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瞄准人民所需,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从百姓最盼望解决的事做起,给百姓带来最直接的实惠。屈振年指导创新新型医疗补助理念,在现有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县本级城乡大病患者医疗救助机制,组织实施“大病县助”政策。
“那一年,我们家先后花了20万元给婆婆看病,除了基本医保报销7万多元以外,按照‘大病县助’政策,还多报销4.5万元。”说到突泉县的“大病县助”这一民生政策,突泉镇居民王晓芳难掩心中的感激之情。
“大病县助”政策实施以来,已补助大病患者906名,县里拨发补助资金1479.23万元。
创新理念,提升群众福祉。屈振年指导党群服务、社会治理、文明实践、政务服务“四中心”联合办公、融合运行,推动各类社会服务资源整合,使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补短板、强弱项,破解难点问题。这几年突泉县探索出的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做法,成为助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被各地学习借鉴。屈振年指导实施“2355”扶贫资产规范化管理模式,推动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年收益突破4500万元,为巩固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基础的同时,为国家顶层设计提供了基层实践案例。
推进秸秆“五化”工作,使突泉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秸秆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杜绝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让突泉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成为“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样板县”。“3544”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机制,实现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处理,荣获“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6年不停歇的奋斗,在突泉这片热土上,屈振年用自己的汗水和忠诚履行了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也带领突泉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县1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546户2258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突泉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9.24%降至“零”,成功退出国贫县序列,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突泉县委也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眼下,突泉县干部群众正紧握乡村振兴“接力棒”,共同书写着“牛米春州、杭盖突泉”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胡日查高敏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