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文艺风潮轻抚北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语电影译制人深耕专业领域六十余载,紧扣时代脉搏,致力创作出彰显时代精神的扛鼎之作。
内蒙古是全国第一个开启民族电影译制工作的省份。如今,内蒙古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每年译制电影达到100部。比如,译制了百姓耳熟能详的经典影片《开国大典》《建党伟业》《唐山大地震》等。
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是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载体,是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认同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
近年来,译制中心先后译制了《中国机长》《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院线大片,做到了城市院线同步、同期上映。今年,译制中心译制了电影《1921》同期上映,献礼建党100周年。
内蒙古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副总经理栗东华介绍:“今天,大家走进影院观看一部电影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对于民族语影片来说,能够走进影院,做到同步上映,这是很大的进步。”
与此同时,内蒙古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已放眼国际,凭借电影译制工作经验和民族语言互通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每年参加中蒙文化交流活动,为两国文化交流作出贡献。自2018年起,已连续4年承办在蒙古国举办的“中国电影展映”活动。在今年的“中国电影展映”活动中,选择了《照相师》《罗小黑战记》《一生只为一事来》等题材丰富、类型多样的优秀国产影片,从不同角度展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栗东华说“:今后,我们依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满足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需求,用光影记录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冯雪玉 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磊 怀特乌勒斯 叶凯(实习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